您好,欢迎访问新能绿源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行业资讯

分析欧盟的碳关税,企业该如何应付

发布时间:2023-02-27人气:788

欧盟最近推出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简称碳关税。推出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欧盟认为我这边在费劲吧啦的搞碳中和、控碳排放,如果其他国家不管不顾,那么他在努力也没啥用,必须要通过收税来让其他国家被迫参与进来,当然这个是他们的说法。

在执行层面上,简单来说以后出口到欧盟的商品要持有CBAM碳排放的凭证,企业要么去买CBAM的凭证进入欧洲市场,要么缴税进入欧洲市场。总体来看,如果出口国家还处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出口商品将面临巨大的欧洲税务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很明确地看到,CBAM这个东西既是一个经济工具、也是一个政治工具。

当然,我们还是要从客观事实上来分析碳关税的影响。

2020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因此“碳关税”对我国的影响显而易见。“碳关税”涉及钢铁、铝、化肥、水泥、氢和电力。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铝及其制品出口至欧盟的比重约13%;钢铁及其制品出口至欧盟的占比为10%;化肥出口欧盟的占比相对较少;氢和电力难以出口。由此看来,短期内受到“碳关税”影响的主要是我国的钢铁和铝业。总体而言,“碳关税”短期对我国影响有限,但是长期来看,将会对我国全面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碳关税”将提高我国对欧盟出口的成本。比如短期内涉及的钢铁和铝,我国以长流程炼钢(高炉)为主,而欧美以短流程炼钢(电炉)为主,短流程炼钢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水平远低于长流程炼钢。以目前的中欧碳价计算,我国出口欧盟的钢铁成本上涨可能会超过20%。欧盟“碳关税”将倒逼国内相关行业加速减碳、相关企业低碳转型升级。

二是“碳关税”将加速推动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目前全国碳交易市场作为一个政策市场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企业形成了“排放有成本,减排有收益”的低碳意识,但由于存在覆盖行业少和交易产品单一等诸多问题,全国碳交易市场还没有产生合理的碳排放权价格形成机制。欧盟“碳关税”的推出,将推动我国尽快将更多的高碳排放行业纳入碳交易市场,完善碳价格发现和定价机制,促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三是从长期来看,在去年6月份的“碳关税”修正案中包括的有机化学品和塑料,未来极有可能随着下一阶段“碳关税”扩大征收范围而被纳入。如果欧盟对这类产品征收“碳关税”,将对我国化工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推高我国化工行业出口成本,加剧基础大宗化工产品的市场竞争,使得化工行业出口贸易面临更大挑战。

森林 (6).jpg

照片来源:Pexels,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碳关税的利弊分析


1、倒逼产业升级

我们国家长期依赖劳动力产业,以及高污染产业。这些产业也是发达国家转移来的,刚开始咱们啥都没有,确实让咱们受益了,赚钱了,但现在时代变了。高精尖产业一直不发展,让咱们的产品价格提不上去,利润率太低,好赚的钱都让别人赚了,什么奢侈品之类的,咱们就赚辛苦钱。这样一直低水平卷,吃力不讨好,而且创新没有当地主赚钱,也阻碍了创新,人才找不到位置, 就往外头跑,也留不住人才,没人才,谁给你搞科研?

2、实现能源自主

虽然碳中和9遥遥无期,但咱们就是指望新能源,能够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替代了之后,就不用总被美元霸权收割了。元霸权9的核心,就是元绑定石油,军事维护美元 ,金融给科技研究送钱,科技上市割韭菜。咱们发展科技,找石油的替代品,就有机会打破霸权。

3.发展新能源产业

绿色电力肯定是要发展的,咱们以前太依赖化石能源,对环境不好,而且能源总有用完的一天,得提前准备。发展了之后,对环保也有好处。

4、成为新的经济引擎

咱们的新能源车,从生产、消费、宣传、政策等等,都能拉动起来。绿电涉及到发电、储能、传输等内容,又设计风电、光电、核电等等,能带动的很多。新的产业兴起,就能带动就业、带动消费、带动经济循环。周转率上去了,市场上的水流起来,就盘活了。

5、碳中和目前面临困境

主要是技术瓶颈,咱们的光电和风电,特别不稳定,也就很难传输,而且不稳定的电谁敢用啊!而且储能和传输,还没有达到使用需求,氢的安全性不足,之前还有爆炸事件。

其次是价格太贵,成本摆在那里,虽然有政府补贴,但最后算下来,用电成本还是很高。价格高就很难推广, 没人爱用,企业也没动力做。


碳关税对我国企业征收的碳税


在过渡期结束以后,征税范围可能增加进口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上游的碳排放即对进口产品的隐含碳排放进行征税,如果考虑到产品上游的碳排放,我国将会被征收多少碳税?如果考虑行业上游产品的碳排放,2018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的隐含碳排放总量为4.242亿吨,占到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额的13.32%,其中可能受到CBAM方案影响的隐含碳排放为4618. 507万吨,占中国对欧盟出口隐含碳排放的10.9%。如果以80美元/吨碳计算,中国可能被欧盟征收36.948亿美元的碳关税。可以看到,如果考虑上游产品碳排放,需要交纳的碳税将是征收范围只涉及“直接+间接”排放碳关税的3倍多。


企业的应对措施

那么,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会导致欧盟可以以人口消费反向向出口国征税,从而支撑其的税收收入。怎么来理解这个事,假设你一件商品综合成本8元,出口价10元,碳关税1元,没有碳关税的时候你毛赚2元,有了碳关税之后你毛赚1元。

这个时候,你有几个选择:企业内部做到碳达峰、碳中和努力降低碳排放来少缴碳关税;提高出口价格,将碳关税包含到价格里边;不提高出口价格,降低商品成本。

第一种选择需要巨量的成本投入以及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企业要综合考量自身的投入产出比,属于被迫的技术升级类型;

第二种选择将面临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提高价格之后产品势必降低竞争力,综合利润不一定会增长,企业会谨慎选择;

第三种选择需要企业有更强的供应链和人力资源削减的能力,但是目前来看全球疫情导致大面积放水,这两项想要削减都不太可能,唯一的可能就是提高生产效率,这个也需要科技和管理上的大面积投入。

对企业来说,实属难选。

而我们知道,就在过去的2020年中国已经成为了欧盟的最大出口国了,我们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工业上的半成品、纺织品、衣服、机电产品、家具、玩具等等。而欧盟第一阶段到2026年,碳关税主要集中的领域是水泥、钢铁、铝业、化肥、电力五大行业。行业看起来重叠的貌似不多,但是这里只是列了头部的几个行业,像钢铁、铝我们也是欧盟的主要出口商。而且全球钢产量现在相当的比例在中国,欧盟要实施这个将成本转化成收入,北美的国家势必也要实行。

所以,其实后续在应对策略上:

其一,我们也可以反向制约,实施碳关税,以此来对冲欧盟的碳关税的影响,中国的消费市场是比欧盟的深度更高的,当然这里还有一些关于碳排放按照什么标准来算,是按照经济标准还是政治标准,这种ZZ博弈我们就不深入讨论了,当然我们要求是按人均;

其二,企业通过国内的碳市场,进行碳中和交易,形成对外出口商品的碳中和或者碳排放减少,尽量减少对进口国家的碳关税的缴纳;

其三,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减少生产单位产品对能源的使用率,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的产生,这个才是解决问题和企业长远生存之道的首选。

当然,碳排放市场以后在全球投资、交易的市场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跟碳排放相关的衍生品和交易品将会逐步的丰富,这个对我们投资人来说,绝对也是一个不能忽略的投资品种,值得未来长期关注。。

标签: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3860100641

微信咨询
新能绿源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