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能绿源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行业资讯

未来实现碳中和的途径

发布时间:2023-07-06人气:361

1.碳中和的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的不断恶化,改善气候迫在眉睫。随着国家政策的颁发,双碳活跃在人们眼中。在人为排放逐渐下降的背景下,海洋碳吸收亦会相应降低,碱性土壤和沉积固碳会继续起作用。而其中“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需通过生态建设、工程封存等去除,以达到碳中和。碳中和看新能,我们下期见。


2. 实现碳中和的逻辑


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实现碳中和的基本逻辑为:碳中和=排放量=自然过程吸收+生态碳汇(木材、土壤有机质、碳屑等)+工程封存(CCUS技术);以上的实现逻辑的步骤可以概括为:


1. 理解和量化碳排放:首先需要了解和量化各个行业和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包括工业过程、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通过测量和监测,确保对排放情况有准确的了解;


2.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包括使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改善能源效率,减少工业排放,推广电动交通工具,改进建筑节能等。这些措施旨在降低碳排放量,并逐步减少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贡献;


3.碳捕获与储存:对于难以完全消除的碳排放,可以采用碳捕获与储存(CCS)技术。CCS技术可用于捕获和封存二氧化碳,防止其直接释放到大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可以被储存于地下或其他媒介中,以长期隔离和减少其影响;


4.增加碳吸收和储存:通过保护、恢复和重新造林等措施,增加自然生态系统对碳的吸收能力。森林是重要的碳汇,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保护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等也有助于增加碳吸收和储存。


3.我国能源的使用情况


据了解2019年我国能源总消费达到了48.6亿吨标准煤,能源利用的总排放达到了98.26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电端占比47%、消费端占比53%。能源的使用情况占比如下:煤炭57%、石油20%、天然气8%、水电8%、核能2%、可再生能源占比5%,从上诉能源可了解到我国的能源结构现阶段还处于初级阶段,煤炭使用占比超过50%,而清洁能源的使用占比不超过25%,其中可再生能源占比仅为5%,能源结构距离实现碳中和的理想结构还远远未达到。


4. 实现碳中和任重而道远


我国早在十四五规划中我国政府一直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并积极推进碳减排的 工作。2020年正式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战略目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中均提起要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整体来看,我国从达峰到净零排放间隔只有30年,相比欧洲多国70年的跨 度,挑战更大。


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和技术路线。据GEIDCO的研究测算,我国实现全社会碳中和总体有望按照 尽早达峰、快速减排、全面中和三个阶段有序实施。


(1)达峰前以节能减排、控制化石能源总量为主,率先发展光 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推进电动汽车替代;


(2)快速减排阶段,可再生能源将占据主导地位,电动车替代 将大面积完成,绿氢、CCUS技术成本有望逐渐降低;


(3)全面中和阶段以深度脱碳为主,CCUS、BECCS等前沿技 术将迎来商业化推广。


“碳中和”路径下的行业演化框架


在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下,实体产业结构变迁将显著加快。一方面,从受益行业来看,光伏、风电、氢能等 清洁能源产业链将迎来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将实现对传统燃油车的广泛替代,CCUS等前沿技术研发投资也将加大。另一方面,煤炭、冶炼、石化等传统高耗能行业面临落后产能淘汰和退出。


9.jpg



重点行业一|清洁能源:清洁能源装机有望在2025年前后超过50%


碳中和实现路径之一是能源生产将转向清洁主导,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行业最为受益。根据GEIDCO的预测,在能源一次性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有望从目前的15%升至2030年的31%,并在2060年达 到90%,实现能源体系的全面转型。从电源装机结构来看,清洁能源装机存量(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生物质及其它、燃氢机组等)占比 有望从目前的43%升至2030年的68%,并于2060年接近100%。其中,太阳发电能和风电将占主导地位,二者装机占比 有望从目前的11%和13%分别提升至2060年达到31%和47%。


重点行业二|新能源汽车: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至少翻倍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二是能源使用转向以电为中心,新能源汽车最为受益,预计2060年交通电气化率达81%。市场乐观预期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从目前的7.9%提升 至2025年的25%以上。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年)》,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达 到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由此推出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于2025年达到700万辆、2030年 接近1200万辆。目前市场乐观预期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25%,相比于2020年底的5.3%和2021年1-3月的7.9% 有大幅提升。


绿色金融:投融两端协同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绿色金融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重要抓手,满足碳中和目标带来的巨大绿色低碳投资需求,据清华大学估算,实现2℃目标需要累计新增投资接近13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融资端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等;投资端则通过大力推动ESG投资,引导更多资本流向绿色 环保等可持续发展领域。


绿色信贷:监管引导和银行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


从银行业政策导向来看,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日趋完善,引导行业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监管层在多年的探索 中,不断出台配套指引,推动银行完善自身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行业已经形成了包括分类统计制度、考核 评价制度、奖励激励机制等在内的绿色金融考核体系。


绿色债券:监管政策支持下,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绿债市场


我国绿色债券投资尚处起步阶段,但是在绿色金融政策大力支持下,绿色债 券迎来快速发展,今年2月碳中和债作为绿色债券的“升级版”开始登场。截至2020上半年,符合全球标准认证的绿色债券累计发行8678亿美元,集中于中/美/欧等地区,其中,中国大陆发行规模排名第二,占比13%。


ESG投资:“碳中和”目标下,ESG投资迎全新发展机遇


在全球“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国际金融资源大概率也将向绿色产 业等领域倾斜,更加注重可持续和社会责任影响的ESG投资迎来全 新发展机遇。目前联合国支持的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的全球签 约机构数超过3800多家,中国大陆有52家。从我国公募基金市场来看,泛ESG基金总规模超过1600亿元,节能环 保和绿色低碳行业主题占比最多,数量占比超过70%。


5. 未来实现碳中和的途径(措施)


碳中和最重要的途径: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制氢可再用电力,氢气替代化石能源应用于居民生活、交通、工业过程建筑、农业等领域,从而达到大幅度减排的目的。下面新能列举了主要的几个方法和途径:


1.清洁能源转型:大规模推广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力能源)以取代化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能效改进: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3.碳捕获与储存(CCS)技术:通过捕获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于地下或其他媒介中,防止其释放到大气中。


4.森林保护与再造:通过合理管理和保护现有森林,植树造林、森林恢复等方式增加碳吸收量。


5.电动化交通工具:推广电动汽车和电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道路交通尾气排放。


6.建筑节能和低碳建筑:加强建筑节能标准,推广低碳建筑设计和材料,减少建筑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


7.工业过程优化:改进工业生产过程,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实现绿色制造。


8.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吸收和储存碳。


9.碳税和交易体系:建立碳市场、碳税或碳交易体系,鼓励企业和个人减少排放并推动碳减排项目的发展。


10.科技创新与研发:加大对碳减排相关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减排效率。


这些途径可以互相结合和协同应用,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碳中和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国家和地区在实施减排措施时需要考虑自身的资源、技术和经济条件,并制定适合本地情况的具体措施和计划。 

标签: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3860100641

微信咨询
新能绿源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